一、连山气象局基本情况
连山县气象局于1959年12月组建,实行广东省气象局和县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业务由省气象局管理,服务主要在地方。连山县气象局下设办公室、业务股两个股级机构,直属地方气象事业单位1个(连山县防雷设施检测所)和市属国有企业:清远市智成防雷服务有限公司连山分公司1个。有上级编制8个,地方事业编制2个,经费自筹,现有在职职工8人,退休干部1人,门卫、勤杂、绿化临工4人,临时叫唤使用工人3个。2010年起聘有政府兼职气象信息员56人,其中协理员7人(每镇1人),每村设气象灾害信息员1人,由村主任或支部书记兼任。
近年来,连山县气象局不断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2005年争取地方政府划拨土地5.4亩,向北平移30米建设了国家标准地面气象观测场,2006年争取上级资金建设了二层半共719平方米业务楼,接后逐年改造办公大院、道路和周围绿化环境。在上级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目前我县建有10个区域自动气象站(每镇1个,另加笔架山自然保护区[地面站]、陶金坪电站、禾洞农林场[地面站]3个站)。2011年县政府批复建设42寸电子显示屏11块,加上省气象局支持的3块气象电子显示屏,目前共有14块电子显示屏在运行,主要设在镇、中学、汽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根据市政府规划,2012-2014年我县还应建设电子气象显示屏27块,其中室外电子显示屏为2块,根据《少数民族自治条例》政策,省气象局减免了县建设配套资金,如果全部建完我县可达到41块气象电子显示屏。
二、连山气象工作情况
连山县气象局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以“决策服务让领导满意,公众服务让群众满意,专业服务让用户满意”为基本要求,不断提高气象监测、预报、预测和服务水平,依法加快推进气象事业的健康发展,在大气探测、气象灾害预警预报和服务、公共气象服务、人工影响天气、防雷减灾气象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促进连山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群众生产生活、防灾减灾、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连山气象工作荣获上级表彰,地方各级政府、广大群众好评。
连山总面积的87%为山地,山区云量比较多,具有典型的地形云特征,在山谷重力波与山脊上坡气流的共同作用下,能产生较为深厚的云层,云水含量明显较大,具有明显的人工增雨催化潜力。连山县经过多年植树造林,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较高的森林覆盖率有利于土壤固住水分,使降水不会白白流失,据统计,一亩树林比一亩无林土地可以多蓄水20吨。连山县溪河纵横,河床落差大,水流湍急,有大小河流194条,径流集雨面积1583.98平方公里,其中集雨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9条,总长274 公里,河流多,集雨面积大,有利于将降水转化为有效地表径流储存起来,从而有利于发挥人工增雨效力。连山县属于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降雨量1753.3毫米,年降水较大,但分布不均,3-8月降雨达到1320.2毫米,占全年的75.3%,9月至次年2月仅为全年的24.7%,易出现秋冬连旱。1979年以来,连山县发生过7次较大的旱灾,累计受灾面积18.7万亩,损失粮食达6000吨。2005年连山县运行发电的小水电站共229座,总装机容量12.016千瓦,全县小水电发电量37462万千瓦时,开展人工增雨大约能增加20%的雨量,如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大约能提高发电量7492万千瓦时,以每千瓦时电0.3元计算,大约能提高产值2248万元。因此,开展人工增雨可以明显提高我县水电站的发电量。
连山位于吉田镇、永和镇和小三江镇的人工影响天气地面火箭作业点通过了空管部门与省人影中心的批准,完全符合地面火箭作业点规范要求,可以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连山县有5位业务人员取得人工影响天气岗位作业资格证,并且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连山县的作业点作为亚运主会场消雨西北路第一道防线,在亚运开闭幕式当天开展了人工消雨作业,为广州亚运会天气保障贡献了一份力量。
四、连山气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气象法律法规的宣传还不够深入。
气象在宣传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宣传还不够深入广泛,一些干部群众不知晓气象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部分干部群众对气象工作的认知程度还停留在“天气预报”层次上,对预防气象灾害、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气候资源等缺乏深入了解;广大群众运用气象信息趋利避害能力方法不够;建(构)筑物雷电防护实施常规性检测仍有一定的难度;施放气球安全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存在施放气球不报告现象,造成航空安全隐患。
(二)气象事业经费严重不足。
随着县气象事业的发展,高精尖端气象设备的大量增加和应用、气象服务方式的增加和气象业务建设规模的扩大,需要资金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上级气象主管部门气象事业经费投入不到60%,其中人员经费每人每年才1.95万元,地方财政每年经费12万元,经常是几年不变,没有建立起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加之气象科技服务投入大等因素,气象事业经费严重不足。地方气象事业费、地方津贴补贴费、区域自动站维持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费、气象信息员经费等严重不足。
(三)气象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一是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气象信息传输速率和公共气象服务产品的覆盖面还不够。二是气象灾害应急预警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在预警预报发布渠道、传播途径、部门联动机制、应急响应和服务于生产等方面还有差距。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有待加强。
(四)人员编制少,工作量大。
县气象局的气象服务,担负着对党委、政府提供及时的决策预警服务、人民群众的公众服务、专业用户的专业服务,负责全县防雷安全工作的开展、人工影响天气、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等,随着气象业务建设的发展和扩大,对气象服务的精细化要求越来越高,工作量也越来越大。国家气象局下达的人员编制只能满足基本观测预报业务的需要,且是80年代 8个编制,到现在还是8个编制,难以完成日益增加的工作量,且是工作不间断部门,都是1人多岗,卖命工作。
五、连山气象事业发展建议
(一)加强对气象工作的认识。
一是要充分认识到气象工作面临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日益增长的新需求,面临气象科学技术的挑战,面临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增强的复杂局面。加快发展气象事业,是应对气象灾害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需要,是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是切实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县政府要重视气象工作,将气象事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科技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切实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和支持,认真研究解决气象工作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建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工作机制,形成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和全社会支持气象工作的良好局面。三是增强气象工作责任意识。气象部门要树立“有为才有位”的观念,与时俱进,再接再厉,克服困难,奋力拼搏,为我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保障民生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
(二)加大宣传、依法行政。
把气象法法律法规、气象防灾减灾、公共气象服务、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作为宣传重点,使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熟悉和掌握气象法律法规,对气象事业的社会性、公益性、预警预控等方面有更深的认识。积极做好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开发与保护、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灾害防御、气象环境保护等规范宣传。认真履行防雷减灾职能,建立健全防雷工程验收工作机制,把防雷工程建设作为建(构)筑物工程建设的前置条件,加强对重要建(构)筑物开展安全性常规监测,加强防雷安全监管。加强对氢气球施放安全管理,保证航空等方面安全。
(三)强化经费和机构保障。
气象是科技性、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需要国家和地方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一是经费保障。建立健全稳定增长的地方财政投入保障机制,逐年加大对气象事业经费财政预算,确保地方气象事业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六、新形势下发展连山气象事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按照双重财务体制原则,加大对地方气象事业经费的投入,将用于发展地方气象事业的常规项目如:自动气象站维护维修费、气象人员地方津贴补贴费、政府购买服务费等方面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把气象人员地方津贴补贴、气象信息员等经费随着财政的增长而增加,年增幅达到15%以上,从而健立起稳定增长的地方财政投入保障机制。
二是完善县级气象机构。气象跟随地方发展已经迫在眉睫,省气象局也在各级基层台站目标管理里明确规定,要求各级气象部门加强与地方政府衔接,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步伐,参照深圳、中山、珠海、顺德、汕头、汕尾等地方气象事业发展格局。根据省气象局的统一部署,要求在地方落实人工影响天气管理中心、防雷减灾管理中心、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等3个地方气象事业机构牌子,落实人工影响天气管理中心编制1个、防雷减灾管理中心编制1个、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编制3个,人员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确保气象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