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加入桌面 网站导航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主页 > 第九届第六次会议 > 正文内容

关于发展民族特色美食的建议

2016-06-11 16:26:42   来源:连山政协办公室

为了解我县当前我县民族特色美食文化情况,提案工作组组织了专题调研,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传统地方民族主要美食的情况

我县壮族、瑶人口占63%,少数民族风情浓郁,加上森林丰富,生态自然、空气清新。壮、瑶族人民在生产和生活的长期实践中,接触和认识了各种可食用的野生植物和动物,美食风味甚多,形成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饮食习惯。

我县地方民族特色美食主要是壮族美食和瑶族美食,菜式也各有特色。壮族习惯“吃生”,也喜欢吃“白斩”(即白切)的鸡、鸭、鹅肉和猪、牛肉甚至狗肉,即用清水煮熟后切块,蘸上味料即吃。瑶族(过山瑶)餐桌常物山珍野味,油炸豆腐是上菜,可谓“无豆腐,不成席”,粽子、糍粑和油角等是瑶族人民逢年过年常制的食品,瑶胞嗜好自酿低度米酒,俗呼“瑶胞酒”,遇到外客,不论亲疏都热情接待。

主要的日常饮食品种有肉生、鱼生、生血酱、猪血酿猪肠、狼毒糍、驼背粽、五色糯米饭、糯米豆腐圆、猪血糯米灌肠、烟熏腊肉、米粉肉、红(黑)米粥、瑶胞酒、山楂叶茶、炒米饼、地黄菜、禾花鱼等数十种。

二、我县地方民族特色美食发展存在问题

(一)缺少民族特色饮食文化挖掘和推介,民族餐饮文化发展相对滞后。近几年,虽然一些菜式美食能上一些餐馆,如汤糍、黄糍、猪血酿、上帅鱼生、米粉肉、灯笼椒酿、笋酿等地方特色菜式美食,但不成规模,没有突出民族文化不成元素,总让人感受不出民族饮食的内在文化。常常是外地来客不知道特色菜式美食,酒店餐馆也不作介绍推广,知道的来客又找不到有特色菜式美食的地方。

(二)民族特色优势不明显。民族特色餐饮美食只注重传统烹饪制作方法,在品质和工艺制作上没有得到提升。其次只停留在传统的做法上,没有标准操作数据,只凭经验,大多样式陈旧,口味单一缺乏创新,越来越不能适应消费者对美食的多元需求。这无形中束缚了向前发展的手脚。

(三)缺乏进一步去研发和创新,挖掘民族特色美食工作有待进一步推进。许多特色美食的做法都分散在民间,缺少有效的整合。缺少传统特色美食菜式的发源、配料等民族餐饮文化研究。传统食品粗、散,无法在民俗性的包装中透出现代潮流的气息,不能适应和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饮食文化需求。近年来我县虽然在七月香戏水节举办民族特色美食展销活动,但是,销售的主要还是民间手工制作的糍粑类小吃,许多美食未能得到挖掘加工成产品。

(四)生产经营规模小,缺乏品牌意识。民间传统美食只是小作坊生意,没有形成连锁规模,致使发展后劲不足;大部分餐饮规模偏小,“小而全”、“小而散”的问题较为突出,经营者缺乏品牌意识,没有注册商标、争创品牌的意识。品牌保护意识不强,使自己的品牌到处滥用,让人不知道真正那家是正宗的。自己的品牌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缺乏长远发展眼光。

三、连山地方民族特色美食发展意见和建议

随着休闲旅游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壮家戏水节、开耕节、稻香节等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节日接待大量的游客,挖掘众多具有连山地方民族特色美食、小吃,使这些美食、小吃从平常人家走上了正规餐桌和加工成商品,是必然的需求。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优化壮瑶民族特色美食发展环境。政府部门在长远战略规划、相关政策制定等方面积极给予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妥善解决餐饮企业创建和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政府要督促监督各级执法部门提高为餐饮企业服务的意识,鼓励、扶持汇集多样化壮瑶特色美食菜式的餐厅,推出特色菜和团餐;建设一个能体现壮瑶民族特色美食的“食府”,荟萃连山风味小吃、美食,让游客到连山有地方吃到壮瑶特色美食。

(二)深入发掘和整理本地的主食、小吃、菜肴和茶饮等独特制作工艺,特别是即将失传的特色菜式,将其特色融入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积极推出餐饮新品种和新品牌,引导、发动和扶持全县各酒店主动去搜集和整合连山特色菜谱。

(三)举办特色美食节,鼓励和支持菜品、菜系创新。充分利用“七月香”、“牛王诞”、盘王节、开耕节、稻香节等节庆活动举办美食活动,扩大特色美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提高餐饮业经营管理水平。积极支持和引导餐饮企业按照规模化经营、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服务的要求,开展规范化服务,不断提高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

(五)促进民族特色美食加工业发展。要充分挖掘、传承、发展我县丰富的民族特色美食、小吃资源,积极鼓励、引导、培植发展当地民族特色产品;培育发展龙头企业,鼓励、引导、吸引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进驻民族餐饮企业;鼓励和扶持、培育民族餐饮业集团企业,发展壮大民族餐饮市场,做大做强民族餐饮业,使我县民族地方特色的美食、小吃成为能在饭店餐桌吃得到,在旅游产品中买得到的产品、商品,从而增加我县乡村旅游文化含量,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版权所有:365bet游戏网站 备案号:粤ICP备07009172号
联系电话:0763-8733772 联系邮箱:ls377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