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准确把握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进一步把引导和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政策落到实处。为此,县政协农村基层工作组先后到永和镇、吉田镇等地开展专题调研,了解我县民族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情况和存在困难,并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了发展我县民族特色农产品加工和发展的初步设想,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民族特色农产品加工和发展基本情况
我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生态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为重点,以特色品牌建设为抓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2014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9.28亿元,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4.6万亩。大力培育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实施“三品”工程建设,有机稻、有机茶、有机油茶、大肉姜、春桔等特色生态农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县内的有机稻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连山有机稻”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连山大米”顺利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技术审查。全县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5家,认证有机产品7个,无公害产品11个,各类专业合作社122个。
二、民族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1、 企业分布不均衡、且规模较小。我县民族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不平衡,上规模的企业不多,在全县工业经济中所占比例小,辐射和带动能力不强。
2、 企业创新能力弱,产业链延伸难,特色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不突出。从考察汇总情况看,全县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和无公害食品认证的产品不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产业链短,市场份额小,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比较优势和经济优势的作用。
3、企业融资难,特别是流动资金紧缺的现象较为严重。我县许多民族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料是季节收购,常年使用,造成企业流动资金占用时间长,且占用量大,加之企业贷款抵押能力弱,在银行贷款较为困难,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短缺,影响正常生产。
4、民族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的上游,即与广大农户连接的原料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机制等运作方式,需要进一步探索,考察中发现企业与农户之间的订单购销方式,在原料价格大幅上涨情况下,基本上无法兑现购销合同,导致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料得不到保障。
5、缺乏管理人才,市场开发和经营水平有待提高。由于我县的民族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存在“起步晚,规模小,资金力量单薄”等企业发展之初的综合症,经营者大部分是种养殖大户、加工大户出身,是典型的土生土长的农民企业家,他们掌握的知识和应用新技术不多,对人才引进、品牌创建的认识不足,新产品开发又受到资金和知识的限制,民族特色农产品只能以粗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大大削弱了企业自身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而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还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结构松散,大多是非正式的、临时的,无法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农业流通服务组织与农民联系不够紧密,物流基础薄弱,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推动力不强。
三、加快民族特色农产品加工和发展的建议
1.制定民族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规划。从各方面反映问题可以看出,我县民族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呈无序状态,缺乏政府的引导,此问题牵涉面较大,特别是牵涉到众多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协会、个体经营户以及农户的切身利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有一个科学的、切合实际的一揽子计划,才能突破当前的发展瓶颈,使民族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走上持续健康的发展之路。
2.扶持民族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重新整合企业资源,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民族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并选择一批规模大机制活、市场竞争能力强、成长性好的骨干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在信贷和税收政策等方面予以扶持,努力为龙头企业争取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和国有农业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优惠贷款,缓解企业资金短缺的压力。要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对大型龙头企业扩规技改项目,对申报省级以上优质农产品品牌、著名商标,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质量认证等给予“以奖代补”,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发展。
3.引导和扶持技术引进、开发和推广。要加强科技创新力度,围绕增强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强化“科技兴企”意识,把企业培育发展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企业。要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人才发展战略,鼓励人才向农产品加工业流动,从整体上提升产业的综合素质与长远的市场竞争能力。要大力实施名牌战略,认真抓好省级、国家级名牌产品的培育,打造一批市场知名度高的特色农产品品牌,不断提高我县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要充分发挥现有的“连山有机稻”、“连山大米”等名牌资源,搞好品牌的经营和运作,放大名牌效应。
4.引导和扶持种植及加工专业合作社建设。探索建立既符合市场规律,又切合我县实际的专业合作社运营模式,大力发展“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市场+基地+农户”等产业发展模式,建设一批与我县民族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相配套、示范效应大、标准化生产好、带动面大的特色农产品基地,重点加强有机稻、无公害蔬菜、生姜、淮山、莲藕、马蹄、水果、南药、瘦肉型猪、山地鸡、连山麻鸭等民族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通过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切实转变原料收购及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同时统一开展技术支持、质量检测等方面服务,建立良好的利益联接机制,在保证企业发展的同时,重点要让农户得到更多实惠。
5.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要加大政府的财政资金投入,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对农业投入资金进行整合,提高农业资金使用效率,并增加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技改投入,进一步加快企业信用与担保体系建设。金融机构要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贷款给予重点支持,适当放宽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基本建设项目贷款抵押条件,合理确定贷款期限,有效解决季节性收储资金、技术改造资金和企业运转资金短缺的问题,有效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化、集团化。同时,要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开发产业化项目,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个人资金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
6.扶持民族特色农产品加工专业市场及产品统一展示平台建设。建立完善市场检测体系,扶持民族特色农产品加工产地认证及产品认证,加大宣传力度,发展电子商务,大力推动民族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