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连山是全国唯一的以壮族、瑶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县,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生态自然资源。开耕节、牛王诞、七月香、盘王节、元宵炸火狮等传统民间节庆活动得到很好传承发展。金子山、禾洞皇后山茶园、太保黑山、欧家梯田等景区享誉省内外。近年来,随着连山交通的改善,中心城市人群回归自然、崇尚自然的生活方式蔚然成风,了解农耕文化的愿望日益强烈,选择自驾游到连山度假休闲的人群日益增多。独特的自然与人文风貌逐渐使我县成为旅行者出游的圣地。据不完全统计,县内景区,2017年1月—9月共接待游客76.52万人次,同比增长56.32%;带动旅游消费4.01亿元,同比增长55.43%;接待一天游游客61.65万人次,同比增长74%;接待过夜游游客14.87万人次,同比增长9.98%,景区接待游客48.02万人次,同比增长153.67%,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制约景区发展情况
虽然这些景区在近年来发展业绩喜人,有较大的提升,但在持续发展当中也遇到一些实际问题的制约:
(一)旅游交通配套方面不到位
通往景区的交通主道路标准不高,路窄、弯多,会车困难,存在一定的交通安全隐患,也不能满足通往景区道路发展。并且在全县关于旅游景区的交通指引不够,在县城、二广高速出入口、途径景区道路等没有景区交通指示标识和引导标识牌。
(二)景区扩建发展受用地制约
景区发展、扩建项目的建设用地,林地使用指示,环评和项目审批等比较困难,。金子山景区还需要150亩建设木屋房、集办公、住宿于一体的大楼、停车场等基建。皇后山茶园还需要100多亩林地指标。由于政策性的审批困难严重制约了他们的发展。
(三)宣传力度不大
全县旅游关于景区方面宣传造势缺乏整体性,在县的层面还未形成多渠道、高层次与企业共同打造营销网络。连山景区还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窘境。
(四)旅游资源整合不够
我县旅游具有生态、民族、红色等资源的多样性,但未能很好的将各自特色统筹规划到旅游形象当中,与当地镇、村发展全域旅游的产业链未实现共建共享。景区周边的镇未将本镇的特产手信、古村客栈、农家乐等与景区共同推介、销售,未形成农产品高附加值的产业链,旅游性商品开发滞后。
三、加强政府服务,提升旅游发展新格局
旅游发展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积极主动结合工作职能,从旅游视觉思考、谋划、推进工作,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主体负责”的旅游综合管理机制,
(一)加强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建设力度
1.升级改造景区进入道路等级,裁弯、拓宽路面,建设相应的会车点。加强道路沿线的绿化、美化工程建设,让景区道路也成为景区的亮点与组成部分。
2.在二广高速、县城出入口,通往景区的道路,设置符合交通、旅游标准的旅游指示标识和交通引导标识,完善二广高速公路出口和国、省道公路交通指示标识系统。
3、政府职能部门积极协调做好保障景点建设用地工作,制定每年解决景区用地计划,多为景区想方设法解决建设用地指标,确保景区建设顺利进行。
(二)加强宣传推介力度,把连山的美景广而告之
1.创新宣传方式。建立连山旅游门户网站,拍摄连山旅游风光片,申请连山旅游公众微信账号,制作壮、瑶风情宣传片。
2.加强多渠道宣传。加强旅游宣传营销,以各种推介会、博览会、举办“三月三、春茶节、盘王节”等民族节庆为平台,多形成宣传连山的“中国氧吧之城、岭南避暑胜地、壮瑶风情之都”。
3.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利用报纸、电视、网络、手机移动媒体等大众和新传媒,对连山旅游进行推介。
(三)加强“旅游+”共同发展
借连山“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之机,一是要职能部门要积极寻找本单位与旅游的结合点,主动从旅游视角思考、谋划、推进工作。如市政建设的“城景合一”,目前我县主街道沿江建设外立面民族特色改造项目已完成;“一河两岸”水轴线河道特色改造和亲水改造列入3-5年工作规划;二是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民族特色村”建设相结合;三是文化旅游,继续办好七月香戏水节、盘王节、四月八等民俗节庆;三是做好农业产业发展、景区周边的镇在发展全域旅游,应把共推共建为抓手、大力推介本镇的农产品,乡村游从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本地经济收入。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连山旅游,从而使当地政府与景区经营达到共建共赢。
(县政协提案工作组)